庆典上的感觉

公元201554日,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高朋云集,庆祝中瑞建交65周年。此日与中国的青年节巧合,给这个具有悠久传统的友谊平添一抹青春的色彩。与使馆一路之隔数平方公里的大草坪,经一夜润物无声的小雨,像是涂上一层新翠,使馆院内墙外的樱桃树开苞怒放。这是大自然以其独特的方式,一清二白地告诉人们,中瑞邦交又迎来新的一春。

中国大使馆的活动有请必去,场面上的事渐渐习以为常,此次在我看来是盛况空前。瑞方出席的主要政府官员有气候与环境大臣、兼政府副首相Åsa Romson奥萨·罗姆松,战略与未来事务及北欧合作大臣Kristina Persson克里斯蒂娜·佩尔松工商界、军界高层和各国使节的出席密集度之高,给中瑞建交这个本应是五年一小庆的活动增加了特别的分量,比60周年大庆有过之而无不及。记得陈育明大使一年多前履新时集体会见华届代表,提到要创两国关系的“三新”。此时多多少少有所感受。不知是“最好时期”的升级版,还是长久积蓄后迈上了“新台阶”。有目共睹的是,两国工商民政间务实交往密集;有耳可闻的是,瑞典故事常通过中国微信叙说后转到手中。

20150504b

庆祝招待会伊始,陈育明大使致辞。他以史为先,用“吃水不忘挖井人”的老话引出第一任驻瑞典大使耿飚将军。这个名字的提及在此时此刻是那么自然,历史上浓重的一笔胜似千言。作为一名听众,此言立刻把我带回到40年前刚进北京木樨地桥外河边的那个大院里。那时耿飚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位部长。文革后期,部里常常要传达中央文件。政治上的需要,耿部长是必到之人。但他很少讲话,主要由冯铉副部长代言和宣读。粉碎四人帮后,中央任命他主持宣传口工作。百忙之中,他同张香山副部长回来给全部人员做报告。那是我第一次,也是最后一次听他从头到尾一个人,如横刀立马的将军,如指点江山的政治家,讲中国的兴亡,讲拨乱反正,讲开创未来,讲世界革命。最后部分,他站到讲台的前沿,慷慨激昂,大幅度的手臂动作助说,大将军的风度势不可挡。会后,一位中年女同事含着泪说,我们过去对耿部长真是太不了解了。陈大使从小是在那个大院里成长的,他家是我们局长的邻居,其父长期与耿部长共事,辅佐工作,两代外事人的情结不言而喻。如今,陈大使在耿飚将军65年前的任上,他的感慨可想而知。

20150504c

65年可以是爷爷到孙子的年龄落差,新中国同瑞典这个西方第一友邦的关系发展称得上久远。但对我这个在某些过程中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来说,几十年也可以是弹指一挥间。招待会上,我遇到28年前来瑞考察工运时,在瑞典职员总工会TCO经济部结识的克里斯蒂娜·佩尔松Kristina Persson。年至七旬的她是当今的“未来大臣”。社民党政府任命有丰富阅历的人来把握未来,兴许是件更让人觉得靠谱和踏实的事。记得那年,瑞职总主席罗森格伦去北方参加有关Umeå地区发展的大会。为了让我了解这个会议的情况,TCO经济部派Kristina带我去听会,并为我当翻译。只可惜,老罗那张幽默利落的快嘴发言过程中引起听众一串串笑声,Kristina也止不住大笑到一发不可收拾,根本没法翻译。急得我如坐针毡,心想要学会瑞典语就好了。后来到瑞典定居,她请我去在Rådmansgatan大街的府上做客,由丈夫亲自下厨烤鹿肉待客。当时她给我的指点是学好瑞典文。一晃20多年过去了,那时还没上学的儿子已经年过三十,让Kristina当上了奶奶。说起这事,让她乐得合不拢嘴。

20150504d

中瑞邦交65年风雨彩虹,两国友好大潮中也不尽是一帆风顺。两国之间尽可能的包容和谅解之后,还总会留下一些各方坚持下目前无法逾越的坎。如同许多与瑞典人组成家庭的华人,几家欢乐几家愁。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,让快乐与和谐主导未来的发展。65年过去了,两国的政治家栽下的中瑞友好之树已长成参天,我们是大树底下好乘凉。作为在此安居乐业的华人,我们有责任继续浇灌友谊大树,让它根深叶茂。59日,华联同事们在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举办中国文化日活动,以纪念65年前的今天。在此遥祝活动成功!

感谢网络时代的功能,把我能把5年前以口述历史方式写下的短文挖掘出来,回味当时的感觉。

中瑞关系 所知所感

王吉生 2015-05-09 于瑞京城外旭园草堂

声明:谈天说地和之下的分栏目的一切内容由作者负责,与瑞典华人联合会无关。

联系我们

华联秘书处 KRS Kansliet

Holländargatan 27, 113 59, Stockholm

www.huaren.se,  该Email地址已收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。要显示它您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JavaScript。 

Bankgirot Nr: 350-2382

华联会员组织:连各个协会

获得更多信息,请关注华联公共微信号

Medlem i

I samarbete med

Bidragstagare av

Bidragstagare av